在“雅韵芳华 婀娜隽永”冯倩中国画作品暨文创艺术山西邀请展前夕,我们有幸能采访到知名画家冯倩老师,听她讲解国画艺术的精髓,以及她学画的历程和对绘画的执着精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者:您最近举办的一次画展是在什么地方,什么主题类型的?
冯倩:2017年4月我在珠海美术馆举办了一次画展,是我近年来新创作的部分作品。在这个月底(12月29日)我将在山西太原美术馆举办我的个人画展,作品都是近年来的新作,画展主题《雅韵芳华 婀娜隽永》。
浓芳依翠
记者:您最得意的一幅作品是什么?
冯倩:每幅作品都是我用心血创作的,艺无止境,吾生有涯而知无涯。在艺术创作的路上没有终点,接下来还是要更加勤奋更加努力,让自己的绘画水平在精神层面上达到更高的境界。
记者:当初您是如何入门的,是什么决定让您开始画画的?
冯倩:在我幼年时,父亲带我拜俞致贞先生(张大仟,于非闇先生入室弟子)为师,我喜欢绘画,当我刚能踮起小脚尖,用两只小手扒住画案观看俞先生专心伏案作画时,我就深深地被她的画作所吸引。她仿佛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在一张白纸上能够描绘出自然界如此美丽的世界。从那时起,小小的心儿就梦想着长大后能够像俞先生一样成为一名女画家,将心中所梦想的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用画笔表现出来。
记者:对您影响最深的一位老师是谁?
冯倩:对我影响最深的老师是俞致贞先生,俞致贞先生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女画家,她的艺术成就代表着一个时代的高峰,她的大家风范,她的温柔谦和;她刻苦坚韧,自立自强的高贵品质,对艺术的执着精神影响了我的一生。
记者:您更喜欢工笔画还是写意画?
冯倩:工笔画精致典雅,写意画洒脱奔放,工笔画要有写意画的意像,写意画要有工笔画的精致,两者能够相互借鉴、互相融合,创作出的作品才能更加生动,富有内涵。创作一幅工笔画比较复杂,写生,构图,白描,晕染(三矾九染)画一幅工笔画要数周,大幅甚至要数月时间,写意画要有笔墨功夫及很多画外的修养,没有一幅画是轻而易举就能创作出来的。
清逸
记者:您擅长画花鸟画,那您平时会专门出去采风么?
冯倩:我经常出去采风写生,春天繁盛的牡丹,盛夏的荷花,秋日香山的红叶,都使我流连忘返。写生是创作中极其重要的部分,通过写生可亲身感受到客观物象的真实及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微风中摇曳的牡丹,雨中含羞的荷花,艳阳下的红叶,他们的抑扬反转都给人深刻的感受。只有通过写生才能身心合一的将创作灵感融入到作品中。人们经常说,艺术是心灵的写真,唯有真诚才动人心弦。
记者:创作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困难,有没有想过放弃?
冯倩:绘画就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它结合了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去塑造一种唯美。因为人类的某些经历是难以用言词来表述的,为了表述这些深存在内心的最强烈的感情和思想,我们就使用绘画来代替更敏锐、更精巧的语言。创作是艺术家观念意识通过一定的形式技巧的一种物化形象的显现,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不断探索的艰辛过程。创作是艰辛的,但从未想过放弃,既然我选择了绘画就会从一而终。
人物写生
记者:您能有现在的成就最想感谢的是谁。
冯倩:我能有现在的成就,最感谢的是我的父亲,他是一位睿智、富有远见卓识思想深邃的知识分子,从幼年时就开始对我精心培养,每当我的人生遇到困难时鼓励我,帮助我,他是我人生的导师,精神的引领者。
记者:您如何看待把中国传统国画做成文创产品。
冯倩: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国画更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而文创艺术和国画的感觉就像是明代画家沈周的《听蕉记》里写的“蕉雨固相能也。蕉静也,雨动也,动静戛摩而成声,声与耳又相能想入也。”芭蕉是静止的,雨水是流动的,一动一静相互作用而产生声音,是一种相互依存,互相激励也是互相发展的关系。
创作扇面
记者:市场上这么多家文创公司,是什么原因让您选择印象唯物来合作。
冯倩:说起来我与印象唯物合作也有二十年的时间了。我们从简单的画册印刷开始,慢慢走向高仿艺术复制,再到解析并提炼我的画作中唯美的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重新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的文创产品。印象唯物打破了先有艺术画作后有文化产品的惯例,在产品的设计之初便与我共同策划选题内容,确定产品形态与功能,让绘画创作与设计同步进行,从而将艺术画作与产品特性更完美地融合。这些文创作品饱含了对传统国画作品的尊重与热爱,传递了艺术作品中深刻的文化内涵。是长期合作积累起来的信任和他们充满朝气的团队对待艺术品的认真和敏感,让我选择了与他们进行长期的合作。
记者:我们也特别希望更多地看到冯老师的画展和更多的艺术衍生品,谢谢冯老师。
冯倩:谢谢你。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