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隽藻第廿一世孙祁道南(号景杨)是我的姑爷爷(生于1904年9月17日,卒于1995年11月11日,享年91岁)。我的姑奶奶冯静婉(生于1906年,卒于1974年12月4日,享年68岁)。她13岁与姑爷爷成亲,从此风雨同舟,患难与共,恩爱一生。这一世的美好姻缘,一直在亲朋邻里中被传为佳话。
姑爷爷一生从政、从医,为人正直善良,光明磊落,刚直不阿。在他坎坷曲折的人生历程中,从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携全家十几口人从山西寿阳逃难到当时抗战的大后方重庆、香港,1941年太平洋事变****,又举家逃回内地。两次携家逃难,表现了一个中国知识份子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之情。正如他在诗中所述:“漂泊半生,备尝艰辛,举家离散,骨肉调零;家国之恨,身世之感,悉在其中”。
姑爷爷学识渊博,从小熟读经、诗、子、集。爱好文学,长于诗词,古典文学造诣颇深。每有所闻、所见、所感,即吟诵成章,先后作诗词500余首。富有时代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炽热的情怀。70年代自编《劫灰集》、《悼亡集》、《壮归吟草》等诗集,90岁高龄口述,侄子祁葆彝代笔,写成《风雨人生》回忆录。
抗日战争期间,姑爷爷曾在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工作。作风清正廉洁、不谋私利、严谨认真,对战时游离失所的难民做了许多救济工作。后调到香港工作,并曾在香港挂牌行医。战争的残酷,远离家乡及亲人的悲凉,心情极度郁闷,当时作了一首诗《九龙除夕感赋》充分体现了这种苦闷之情。
1947年因工作关系姑爷爷来到北京(解放前称北平)。解放后一直从事医生职业,悬壶济世。对前来寻医的病人,不论高低贵贱,一视同仁。以高超医术,博大的爱心,妙手回春,救治了无数的生命,成为享有盛誉的一代名医。他曾为新中国第一代外交部副部长冀朝鼎、著名画家董寿平、俞致贞等知名人士长期看病,并结为世交朋友。
姑爷爷仗义疏财,乐善好施,曾帮助过许多有困难的同乡、朋友。尤其在抗日战争流亡的岁月里,一人要负担家中十几口人的生活、开销,姑爷爷勇担重任,对子侄们极尽爱护并哺育、培养成人。
姑奶奶勤劳善良、美丽、聪慧、能干,识大体、顾大局,自从嫁到祁家与姑爷爷相濡以沫,患难与共。尽心竭力地支持和照顾姑爷爷的事业和生活,服伺婆母,抚养子侄,帮助他人。尤其在“**”中对陷于绝境的我的一家在经济上及许多方面的帮助感人至深。姑奶奶为这个大家庭任劳任怨静静地、默默地贡献了自己的一生。是一位具有优秀、美好品质最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的代表。
我家在“****”中被***抄家,遣返回老家山西省寿阳县桑窊村。我当时年龄尚小,约13、14岁,留在姑奶奶家。当时姑奶奶身体已非常不好,我一方面照顾患病的姑奶奶,一方面学习。姑爷爷教我背诵《古文观止》、《四书》、《五经》,他在给我讲解这些千古名篇时,心情非常激动。我感觉到他的精神世界完全沉浸在美好、深邃的诗句中,暂时忘却了外面残酷、激烈的斗争世界。***到处搞打、砸、抢、烧毁文物,要将中华文明几千年遗留下来的文明全部扫除干净,当时的口号“文化大**就是要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闹**,荡涤一切资产阶级封、资、修的污泥浊水。”
而我却整日手捧着线装本的,从右向左看竖行的,认认真真地读通篇都是繁体字的《古文观止》,迷迷糊糊地整篇整篇地背着骆宾王的《滕王阁序》、李密的《陈情表》、贾谊的《过秦论》,年少的我当时虽然不能理解为什么要让我背诵这些晦涩难懂的文言文,但恍惚中似乎也能从这些千古绝句中浅显地理解到传统文学中流溢着善良的人性、人文的关怀及对世间美好事物的描写与憧憬。姑爷爷还教了我一些简单的中医理论,叔叔每天下班教我中学的数学、物理等理科知识。在那个年代,我能够在姑爷爷家这一方僻静的天地中生活、学习,没有荒废宝贵的少年时光,多么荣幸。我一生都非常感激姑爷爷一家人在我的成长道路上的爱护与关心。其实当时他们家的情况也非常不好,由于姑爷爷在国民政府工作过,**期间遭受审查,被迫退职赋闲在家,经济极其窘迫,全家人的生活来源就靠叔叔每月56元工资支撑。在这个大家族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正直、善良、互敬、互爱那种人间美好的感情。
叔叔祁葆滋1938年11月出生于香港,是姑爷爷的亲侄子,幼年丧母。6岁时来到姑爷爷身边,姑奶奶视同己出,精心养育。他1967年北京大学生物系研究生毕业,是德.才兼备优秀的一代知识份子。他对姑爷爷、姑奶奶极其孝顺,在“**”困难的年代,他拿出自己的全部工资帮助家里渡过难关。对学问、专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改革开放后成为第一批赴美留学公派访问学者,为国家的科研事业做出过重要贡献。
叔叔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中心实验室主任、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常务副主任、作物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作物所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办公室主任、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及其学术委员会委员。
他还同时兼任北京植物生理学会、中国粮油学会等10余个专业学会的理事、常务理事和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实验室认证评审专家、中国科协青少年工作部及青少年科技中心专家委员会专家、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理事。
叔叔祁葆滋一直从事农作物光合作用和高产生理以及矿质营养等研究。“七五”期间参与了国家攻关项目“稀土农用机理研究”,还开展了谷物品质分析测试、农产品质量评价和监督检验,国家和农业标准的制定、修订等工作,有科研论著30余篇。在业务管理工作中,对历时七年多投资200万美元的全国大型农业科研项目的执行做出了成绩,被农业部评为先进工作者。他还负责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评奖工作,并参与了农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了达近20余次有关部级质检中心的双认证评审、验收等工作。
婶婶戴蜀珏也是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科研人员,其父戴松恩是中国第一批赴美公派留学人员(与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同批)。曾任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秘书长、研究生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三届人大代表,第五届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和北京市委常委。在研究作物遣传学领域有杰出的贡献。婶婶秉承家风,善良贤慧,孝敬老人。在叔叔赴美留学的几年中,她一人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当时已双目失明、年愈古稀体弱多病的姑爷爷的生活起居,还要养育、教导年幼的儿子,辛苦至极,是我们大家都爱戴的长辈。
大叔祁葆泰,退休前在轻工业部工作。曾任财务处长副总会计师、高级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
二叔祁葆彝,生前任湖南永州市广播电视局局长,《永州日报》记者。
三叔祁葆忱,退休前是甘肃省酒泉市人大代表,酒泉市畜牧兽医站站长,高级兽医师。
他们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曾为国家的建设事业及**开放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发表于2005年第五期《寿阳家》杂志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